
现在好多央国企都在搞“干部年轻化”啊。本来这事儿挺好的,想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嘛。可问题是,有些企业搞得太过了。
就拿我一朋友单位来说,40岁就不能评领导了,就看年龄不看能力。这不,去年来了个年轻领导,看着挺精神,可经验不足啊。天天想立竿见影,结果呢,啥也没干成,还把单位搞得乌烟瘴气的。
这种“一刀切”的做法,真是让人无语。一些年轻人就靠年龄优势上位,实际工作根本搞不定。形式主义越来越严重,企业还“拔苗助长”,年轻干部压力山大,决策失误频频。
中年基层员工多可怜,他们可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啊,经验丰富,心态稳。结果呢,在年轻化的浪潮中被边缘化,企业都被割裂成两个世界了。
为啥会这样呢?首先,一些领导干部业绩观扭曲,把年轻化当“面子工程”,忽视干部成长规律。其次,选拔机制太片面,只看年龄、学历,不看能力、品德。还有,企业文化也不好,存在“论资排辈”“唯亲是用”的风气,年轻化成了个别人的捷径。
这干部年轻化变味,后果很严重。员工不满,年轻领导担不起重任,企业决策失误,运营不善。不公平的竞争环境,让中年基层员工离心离德,开始消极躺平。
但也不是所有年轻领导都这样,像国产大飞机技术团队,平均年龄不到30,总设计师才30出头,多厉害啊!年轻领导脑子活,精力充沛,喜欢挑战。
所以啊,我们得建立科学、公正、透明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,选出真正有能力的年轻干部。还得加大对年轻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,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。同时,鼓励年轻干部勇于担当、敢于创新,加强对中年干部的激励和重用。
真正的干部年轻化,不是简单的年龄年轻化,而是能力、心态、视野的全面年轻化。我们期望能有更多优秀的年轻干部为企业注入新动力。
大家觉得呢?你们单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?欢迎在评论区留言,说说你的看法和经历呀!